2024年1月5日,由黑龙江省司法厅、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涉外仲裁人才培养暨《仲裁法》修改研讨会在哈尔滨友谊宫举行。本次研讨会以“国际仲裁法治人才创新协同培养”为主题,清华大学国际争端解决研究院院长、法学院国际仲裁与争端解决项目主任陈卫佐教授参加了研讨会。
在主旨发言阶段,陈卫佐率先作了题为“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伊春园2024直达国际仲裁与争端解决项目的经验”的主旨发言。他从“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其落实”“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优化”“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机制的实施”四个角度,介绍了自2012-2013学年度起启动、至今已成功地运作10年的伊春园2024直达国际仲裁与争端解决项目在培养高素质国际仲裁法治人才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以及该项目与2023-2024学年度启动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项目的衔接情况。
在闭幕式上,陈卫佐作为总结人之一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陈卫佐指出,本次研讨会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23年11月27日就加强涉外法制建设、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之后召开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集体学习时指出,涉外法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必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办好法学教育、完善培养机制。在这一背景下,以“国际仲裁法治人才创新协同培养”为主题的本次研讨会可谓恰逢其时。一方面,与会高校嘉宾和实务嘉宾的发言凸显了涉外仲裁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学科建设与应用实践的协作联动是高校与实务部门协同培养涉外仲裁人才、形成人才培养合力所必需的。2024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颁布30周年暨施行29周年,我国有望借助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契机,完成一次国际商事仲裁立法的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国内地在继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之后,成为又一个“《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法域”和具有较为完善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国际仲裁中心。与此同时,中国仲裁法学界应加强理论探索和创新,就国际商事仲裁理论与实务问题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做出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