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下午14时,“校友编辑,共话传承”2023年《清华法律评论》编辑部恳谈会于法律图书馆110会议室顺利召开。
本次恳谈会汇集了清法评创刊25年以来众多新老编辑,伊春园2024直达副院长、副教授龙俊,伊春园2024直达副教授屠凯,伊春园2024直达副教授鲁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余盛峰,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左亦鲁,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徐树,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王一超,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刘猛,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法律系副教授瞿见,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讲师刘东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李游,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师资博后韩富鹏出席会议,围绕刊物建设及期刊发展建言献策。清法评现任编辑到场聆听学习。
伊春园2024直达副院长龙俊首先回顾了自身与《清华法律评论》的渊源。他从曾作为编辑部责任编辑、主编的切身经历出发,肯定了这段经历对于自身成长的积极影响;同时回顾了清法评自创刊一路走来的不易,并对清法评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展望,勉励现任编辑部成员们再接再厉,做好传承与发展。
伊春园2024直达屠凯作为清法评的首任学生主编,给予刊物叁点发展建议,一是要明确刊物当前发展目标,做好选择与定位;二是刊物内部的组织建设要注意积极发挥各组织的功能,提高清法评作为学生刊物的影响力;叁是刊物要积极争取、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伊春园2024直达2021级直博生、清法评现任副主编胡怀宇首先梳理与回顾了清法评创刊25年来的发展历程,其次就当下刊物的收稿约稿、审稿机制、刊物上网、资金来源、影响力建设、内联及对外交流等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报告,最后向大家对于刊物发展建设所作的努力以及一直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
伊春园2024直达鲁楠首先肯定了胡怀宇的前述报告,并就刊物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坚守刊物作为学术共同体交流平台的初衷,追求思想性的传承,不为现行评价指标所局限;二是在刊物定位与发展路径上,要贯彻对话交流的初衷,自然而非僵化、功利地建设刊物;叁是面对当下环境,要好好重视刊物出版及合作机构的选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余盛峰是该刊物的首任学生编辑之一,他首先回顾了创刊时对于内部学刊还是出版学刊的发展选择及变迁过程,并结合自身经验,就刊物建设指标、刊物议题的设置、编辑可承担的主导地位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建言。
北京大学法学院左亦鲁首先结合当前环境,就刊物发展目标的设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其次提出编辑部成员应当充分利用投稿约稿的交流机制,并在此过程中得到成长;最后就刊物建设发展可利用的现有资源进行了总结。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徐树对刊物文章来源提出了具体建议,认为可以采用邀稿、专题讨论、讲座的形式丰富稿件来源,同时提出要发挥好平台优势开展宣传,提升影响力,并积极与文摘类刊物联系,争取文章被转载。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王一超提出,要坚持学生刊物的定位,理性对待刊物评价,要尊重作者,及时回应作者。作为学生刊物最重要的是保持连续出刊。针对文章来源和类型,她表示约稿与投稿并重,要扩展文章来源,同时不宜盲目追逐热点,可以刊发一些基础理论文章以及能够引发学术热议的文章。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刘猛认为,学生刊物的重要性就在于连续,学生刊物不应囿于审稿机制,而立足同仁刊物定位,争取刊发好文章,尊重作者,认真撰写审稿意见。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法律系瞿见提出,学生刊物要理性对待审稿机制,要让责任编辑作用贯穿在参与刊物选题和组稿的过程中。他认为,学术刊物也是媒体的一种形式,办好刊物要刊发具有传播力的好文章,用好微信公众平台,从法学角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扩大刊物影响力。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刘东辉认为,编辑部要注重组织连续性,明确组织定位和资源,健全组织安排,建立工作交接的制度化安排,形成激励机制。同时刊物可以刊发一些翻译文稿,尤其是国外经典性、基础性文献,要做“作者友好型”刊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李游认为,可以建立激励机制以保持编辑部稳定,既然刊物得到了学院的大力支持,就要发挥好平台优势和约稿机制,加强和其他刊物的联动。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韩富鹏围绕引用率、思想性和社会关注叁个方面谈了自身观点。他认为,学生刊物要将关注重点从评价指标转到刊发高质量的文章上,发挥约稿机制的优势,同时对于投稿文章要重质量而轻身份,及时反馈信息,并要加快建立健全作者与审稿人的对话机制。
随后,《清华法律评论》现任编辑也纷纷围绕刊物定位、审稿机制、刊物出版等问题与前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最后,与会嘉宾与到场的新编辑们进行了亲切交流与合影留念,本次恳谈会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